发布时间:2023-07-27
2014年起,国际头颈肿瘤协会联盟将每年7月27日定为“世界头颈肿瘤日”。目的是加强人们对头颈部肿瘤的认识,减少接触致病因素,做到对头颈部肿瘤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肿瘤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,分成很多类型,比如我们常说的肺癌、肝癌等;不同部位的肿瘤又有多种病理亚型和分子亚型。
有一类命名很特别的肿瘤,是一大类癌症的统称——头颈部癌。
头颈部癌太复杂?
不简单的命名:
与肺癌、肝癌等不同的是,“头颈部癌”这个名字让我们感到很陌生。
可能因为头颈部很“重要”,这里所发生的肿瘤,类型之多也是居全身肿瘤之首,专家们这才用“头颈部癌”这个命名对这些癌种进行了概括。
所以,头颈部癌是一类肿瘤的统称,只要我们将其名称内涵进行“拆分解析”,就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字眼——喉癌,甲状腺癌,口腔癌,鼻咽癌,口咽癌,下咽癌……

头颈部癌好发部位示意图
部分头颈部癌介绍
// 鼻咽癌
男性多见,40~60岁为高发年龄。预后主要和临床分期有关,分期越晚,生存率越差。
鼻咽癌常见临床症状包括鼻塞、鼻涕中带血、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耳闷堵感和听力下降、复视、头痛等。所以出现上面这些症状时我们应该警惕。
// 喉癌
50~70岁为高发年龄,也是男性多于女性。预后因肿瘤发生部位和分期不同差别较大。
需要注意,长期吸烟以及二手烟暴露、饮酒、空气污染使喉癌发病率明显上升。
因此,预防喉癌发生,改变生活方式很重要。
// 口腔癌
和喉癌一样,口腔粘膜长期接触有极强刺激的物质与其发病密切相关,因此大多患者有长期吸烟和饮酒史。
一般表现为口腔内肿块、结节、反复出血、长期不愈的溃疡,口腔麻木、灼热或干燥感,严重时可有说话或吞咽困难。
// 口咽癌
口咽部位上续鼻咽,下通喉咽。包括舌根,软腭,扁桃体和咽后壁。腭扁桃体、咽扁桃体、舌扁桃体在鼻腔和口腔通咽处,共同形成一个淋巴环,称咽淋巴环,具有防御功能。口咽血供丰富,较口腔癌易出现远处转移。
// 下咽癌
下咽部位上续口咽,下通喉部,下咽癌与长期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,常表现为喉咽部有异物感,吞咽疼痛,颈部可触及肿块,声音嘶哑,咳嗽等。
下咽癌早期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,易被误诊为咽炎或咽喉神经官能症。因此,年龄凡在40岁以上,长期咽部异物感,尤其伴有颈部肿块的,需常规电子喉镜检查喉部。
头颈部肿瘤如何预防?
头颈部肿瘤的预防主要还是在于树立健康意识与健康生活习惯。
// 1 定期检测肿瘤风险
肿瘤是由于机体细胞失去正常调控, 过度增殖而引起的疾病。肿瘤细胞增殖数量的多与少,增殖速度的快与慢,才是肿瘤患者能否被治愈、以及是否会复发的关键影响因素。简而言之:越早发现癌症,才能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。
体可问®️TK1能够敏感地捕捉到人体内细胞异常增殖的信号,因此,能够在肿瘤细胞增殖的早早期,给予有效的提示。是实现早期发现癌症的有效途径。
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
▼▼▼
来源: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
// 2 建议戒烟
研究表明吸烟者的头颈部肿瘤患病率是非吸烟者的十倍,吸烟不仅会直接刺激破坏口腔黏膜,还通过多种化学有毒物质诱导口腔黏膜癌变,增加癌症风险。

图源:JOHNS HOPKINS MEDICINE
// 3 减少酒精摄入
酒精对口腔黏膜有刺激作用,长期的酒精摄入会增加口腔、食道以及胃等消化道癌症的发生率。
// 4 远离槟榔
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,槟榔中的化学物质会导致口腔黏膜癌变,粗纤维的长期摩擦和局部刺激也是危险因素。

// 5 预防病毒感染
目前认为人类乳头瘤病毒(HPV)感染是口咽癌的一项重要因素,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。
// 6 健康饮食
饮食方面应减少胆固醇和油脂的摄入,保持饮食健康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头颈部癌种类繁多、发病凶险,在了解危险因素和症状后,应该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,如吸烟酗酒;出现危险信号时,要及时到医院相关科室就诊,以更好地排查和及时诊治。
来源: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
排版:Gan